何叔衡牺牲后:死因27年后才查清妻苦等至死3女1儿令人钦佩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在推进我国革命的进程、争取人民幸福的大业上树立了万世奇勋。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革命领军人物何叔衡惨死?又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在27年后才让他的牺牲的真实原因大白?在何叔衡牺牲后,妻子、儿女又作出了怎样的人生抉择?
1934年10月,因多种原因,中共主力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失利,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长征征程,进行战略转移。
当时的革命形势瞬息万变,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危机四伏,处处暗藏杀机,但何叔衡还是选择服从党内会议的决定,留守原地,时年58岁。
翌年,因何叔衡因多年战斗而积累的旧疾复发,不便留守战斗一线,项英便安排何叔衡和瞿秋白一同前往闽西后方休养。
在战斗中,我方参战人员需时时照看何、瞿二人,加之保安团人多势众,个个年轻力壮,敌人很快便在战斗中占据了上风。
无奈,邓子恢当机立断,率领部下护送着何、瞿二人边打边撤,沿着山路一直跑到了半山腰,但却依旧无法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邓子恢命令几名队员誓死保护何叔衡等人撤退,他自己和剩余队员则决心断后,推延追击之敌,为何叔衡等的撤退争取时间。
就在此时,何叔衡突然冷不丁得冒出这么一句话,虽然声调不高,但语气间却处处透露着深思熟虑后的冷静。
事后邓子恢回忆道:“我哪能不理解老何的意图,作为一名资深的老革命,他多么渴望亲眼见证混沌的世界转变为为朗朗乾坤。”
但彼时的邓子恢并未理会何叔衡的要求,他一边思索着阻敌之策,一边命名两个部下搀起何叔衡,继续撤退。
可还没跑几步,前边就出现了一个山崖,此时,何叔衡猛然发力,挣脱队员的搀扶,纵身一跃,毫不犹豫便跳下了山崖。
敌人的追击还在继续,队员们顾不上悲伤,只得将悲痛化为愤怒,全力阻击敌军。手中的驳壳枪似乎在向敌人宣泄着怒火,一颗颗子弹带着复仇的烈焰向着保安团射去。
后来,在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努力之下,民主革命一步步显现出了新的曙光,直至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和周密部署之下,有关部门对国内残余的反革命势力的清算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当时,新中国对反革命余孽的打击力度持续上升,风声日盛,反革命余孽落入法网,而27年前追击何叔衡的保安团团长也在其中。
他交代的情况与大家一贯认定的何叔衡跳崖牺牲的传言有所不同,于是公安干警针对此事进行了详细地问询。
激战过后,这名被捕的保安团团长曾带领部下前往山崖下搜寻,妄图有所收获,好向他的“主子”邀功。
他们发现何叔衡的时候,何叔衡双眼紧闭,满身鲜血,与死人无异,见此情形,这群歹人便放松了警惕,企图从何叔衡身上摸索财物。
当这群歹人将摸索到的银元和港币交到“团长”手里时,何叔衡大喝一声,忍着剧痛死死抓住了一名团丁的小腿,试着与歹人搏命。
此时距离1935年何叔衡遇害已经过去了整整27年,我党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竟是被敌人枪杀的。
丈夫何叔衡是一个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决心干大事的男人,待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但袁少娥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从1913年开始,何叔衡便开始革命,大把大把的时间都在外度过,而家里年迈的公婆自然是由妻子袁少娥来侍奉。
家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由袁少娥来操持的,那个时候,孩子们还小,袁少娥需要一边孝顺二老,一边照顾小的,忙忙碌碌为家操持。
本来算是和和美美的一大家子,不幸的是,两个儿子过早夭亡,这在那个重男轻女、重视家族血脉传承的封建时代,可是相当严重的一件事。
叔伯长辈们、公公婆婆等人都对袁少娥表示不满,就连村里人对袁少娥也时常指指点点,可她依然咬牙挺着,尽自己该尽的义务。
袁少娥并非心胸狭隘之人,对于继子,她从来是一视同仁,没有一丝一毫的偏颇,周到全面的照料,让四个孩子们茁壮成长。
为躲避追捕,袁少娥带着自己的孩子们逃进了深山,几人在深山之中吃尽了苦头,但好歹度过了危险期。
每一年的当天,袁少娥总会照旧嘱咐孩子们:“你爹爹喜欢喝雄黄酒,快去打点酒,不然你爹爹回来喝不上了”。
待到一坛上好的雄黄酒被打回来后,袁少娥将其插满艾叶,默默祈祷丈夫平安归来。雄黄酒坛上插满了艾叶,同时也插满了袁少娥对丈夫的思念。
从1935年何叔衡牺牲一直苦苦等到了1957年,袁少娥病重,临终前,她交代孩子们:“我等了你们父亲一辈子,念了他一辈子,死后也把我和他葬在一起”。后事交代完毕,老人便撒手人寰。
何叔衡的大女儿名叫何实懿,从上学开始,接受的便是新式教育,她与父亲何叔衡共度的时间最长,深受父亲思想和行动的影响,内心充斥着的满是对民主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两闺女更是对父亲崇拜至极,她们双双追随自己的父亲,前往上海参加工作,成为我党的秘密情报人员,为革命工作提供绝密情报。
后来,经地下党人士配合救援,两姐妹虽身受重伤但成功出狱,却发现二女婿因拒不配合敌人审讯,早在狱中被歹人所害。
父亲的牺牲对三姐妹来说是莫大的打击,但她们擦干眼泪,激情如初,一生都在追随父亲遗志,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颇有将门虎女的风骨。
在何新九成长的过程中,何叔衡不管多远,都会给他写信,教导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作为烈士子女,何新九谢绝了政府的特殊照顾,回绝了姐姐们给弟弟找工作的美意,一生与孩子们相伴,一生与三尺讲台相依。
试问,有这样铁骨铮铮,有情有义的汉子,我们的革命怎么会失败?我党有这样勇于担当,敢于向邪恶势力宣战的豪杰猛士,反动势力焉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