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烈山区:聚焦“三链”推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衔接贯通
近年来,共青团烈山区委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理念,坚守為党育人初心使命,坚决履行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聚焦“党建引领、实践育人、组织衔接”,推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助力青少年走好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源源不断為党输送新鲜血液。
实施党建引领。将基层党组织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区委巡察监督范围和教育督导评价,实现党建、团建、队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团委落实”的改革格局基本形成。
完善体制机制。以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封闭割裂”的问题為导向,出台《推动烈山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1+7”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推优、阵地“四位一体”的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并做好全过程的有效衔接,着力构建“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党团队一体化培养体系。
加强思想指引。牢牢把握“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根本要求,将线上新媒体矩阵与线下基层组织宣讲相结合,开展团(队)日活动、专题学习会、座谈会、读书分享会20余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红领巾巡讲团、青年讲师团採取流动课堂的形式,开展宣讲42场次。
打造高标准阵地。深入挖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思政课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设置阶梯式红色教育课程,创新打造示范性文旅研游路线,挂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3个,通过畅研、畅游的方式,切实将研学旅行打造成為实践育人的“行知学堂”。
建设高素质队伍。选优配强区镇村三级团干部队伍,常态化进行动态调整。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基层团干、少先队辅导员、青年新农人等各类培训班,累计培养骨干青年300余人。持续实施团干部“星级评定”岗位目标责任考核激励制度、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办法等机制,建立比特色品牌、比从严治团、比联系青年、比服务大局等考评机制,发挥好考核结果的指挥棒作用。
举办高质量活动。创办“青绘”“青创”“青旅”等“七彩繽纷”团办青年社团,依托青年之家开展主题活动30余次。依托四季榴园景区、非遗手工制作、和美乡村建设等资源,建立起校内外互為补充、有机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结合入团仪式、青年教育培训等活动,丰富教育活动类型和内容,為青少年提供校外劳动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实践机会。
实施“育苗工程”,推动全童入队。认真落实“分批入队”工作要求,採取“基础章+特色章+星级章”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阶梯进步的“红领巾奖章”评价激励体系,依据入队标准和争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达标一批、吸收一批,从源头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实施“墩苗工程”,擦亮团员底色。出台《烈山区中学亮分制积分争章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据学生普通中学生(少先队员)、入团积极分子、共青团员等不同身份,加强全过程培养与严格管理,以相应的积分评价标准,以班级為单位,对学生进行积分排名,排名先后作為学生“推优入团”,评定三星共青奖章、四星共青奖章、五星共青奖章等次的的重要评价标准。此外,将学生、青年的政治性作為入团的第一条件,统筹做好全区发展团员工作,提高发展团员质量,对所有新发展团员建立电子、纸质双档案,实行“一人一号”。让先进和优秀成為共青团员的鲜亮“底色”,不断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实施“助苗工程”,為党输送人才。坚持将推优入党作為基层团组织履行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制定印发《烈山区推优入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明确“推优”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具体措施等,全面落实全流程联系服务,做到成熟1个,推优1个,完成推优入党15人,真正使“推优”逐步成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共青团员成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吴朝曦)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