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博物馆文创
暑假期间,多地博物馆再现“一票难求”的盛况,连带着博物馆文创也风头无二。近日,“甘肃省博物馆卖麻辣烫”登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不过,这可不是能让你大快朵颐的真的天水麻辣烫,而是以此为原型开发的毛绒花束,包括丸子、年糕、香菇等“菜品”。虽然不能饱腹,但仪式感满格——挑选完毕后,工作人员会依次询问顾客口味、洒上“秘制酱料”,并耐心“烹煮”,最后一步才是结账拿走。不出意料,该款文创在官方直播间已经售罄。
眼下,另一个文创“宠儿”当属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周边文创了。近来,随着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幕,为展览开发的丰富文创产品也迅速出圈,不少人甚至不惜为此花费数千元,多件爆款被卖断货,社交媒体上晒“埃及展战利品”成热门话题。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博物馆文创都能如此热销,爆款之外是“沉默的大多数”——电商平台上一些博物馆的官方店铺中,文创产品的成交量寥寥;线下的文创店中,进门一探究竟的不少,不过多数人出门时“两手空空”。从不少网友的反馈来看,不是舍不得掏腰包,而是实在提不起兴趣。
如果从2013年故宫文创爆火并开启文创浪潮算起,到现在已有至少10年之久。这期间,大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对文化表达的渴望也日益强烈。在最初的好奇和新鲜感退去之后,对于博物馆文创,他们早已不满足于“纪念品味”浓厚的那些产品,对那些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单复制拼接的粗糙表达早已厌倦,希望文创的范畴能不断被拓展,在冰箱贴、文具、服饰、食品这惯用的“几件套”之外,能有更多的形态和更高级的“玩法”。文创产品研发和创新跟不上需求端水位上涨,自然就退出了大众视线。
在不少人看来,博物馆开发文创,不过是开源以增加收入的手段。这当然是事实,不过并非事实的全貌。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创是它们伸向大众的柔软灵活的触角,或精美或丑萌的外观下,是对文化内涵深入浅出的表达。它们是一个个钩子,先是钩住你的眼球,然后勾起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引你去探究文创背后真实的文物的故事。对于大众来说,博物馆文创则是自己“拥有”一所博物馆的方式,购买文创不仅是占有具体的那件实物,更是获得一种体验。那些文创出现在你的生活空间,也走进了你的心灵,影响着你的生活方式。最显而易见的一点便是,它带给你情感上的认同和满足,用时下的流行词来说,“情绪价值拉满”。
文创,早已不是博物馆工作可有可无的部分,也已成为文化消费长青的时尚。的确,博物馆文创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大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分众化。找准题材,“小而美”的文创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何其有幸,中华五千年文明为我们留下浩繁文物,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换句话说,都有打造独家IP的家底。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自己的阐释能力,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提炼这些文化要素并进行创新表达。好创意+老文化=好生意?在文创开发中,这个公式似乎是成立的,但我们不该局限于此。如此丰富的文化矿藏,始终盎然的公众热情,值得我们潜心耕耘、创新探索。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