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因生活琐事闹出矛盾民警找准突破口缝合双方关系
家住崇明长江农场的卢阿婆年近七旬,自从前年儿媳妇为家里添了宝宝后,她就更加努力地料理家务,起早贪黑照顾一家老小,特别是老伴去年过世后,卢阿婆承担了家中的生活重担,家庭日常的开销都由她支出。
“为了孙女能吃到河虾,我5点起床去菜场买菜,自己不会骑电动车,就搭早班公交车,100多元一斤的虾我都不还价,为了孙女舍得掏钱买。可就是这样掏钱出力还不得好。”卢阿婆说她这个儿媳妇眼里揉不进沙子,在带宝宝的过程中觉得老人哪里做得不对就要说出来,有时是责备,弄得她都不想在这个家待下去了。
前段时间,夹在两人中间的儿子小姚也开始抱怨起卢阿婆来,他怪母亲不体谅儿子,是母亲做事不力,也不听儿媳的话,导致家里整天叽哩咕噜,不得清净。卢阿婆听出儿子不念及她的付出,反而责怪她,有两次离家出走。
“婆婆活干得不少,但很粗糙,家里拖地时拖把老拧不干,地上经常搞得湿漉漉,跟她说家中有小孩容易滑倒。烧的菜有时候忘放盐,忘放糖,前不久还把我的一件衣服用暖水洗皱了呢……”面对工作人员,儿媳妇吴女士振振有词,一边说一边将衣服拿给大家看。
老人为大家庭的辛劳付出被儿媳妇认为理所应当,而生活中的习惯、家务上的瑕疵则被放大,老人伤心之余做出冲动行为。民警和居委工作人员了解后,试问小姚和吴女士,如果让老人搬去浦东的家(卢阿婆夫妇之前买的房产)单独住是不是愿意,小姚和吴女士想了一下均表示不同意。原来,吴女士从外省嫁过来后一直没有好好地工作,没有固定收入;小姚则是在一超市工作,起早晚归的他无暇顾及家庭和小孩,母亲卢阿婆是他们一家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你们的母亲一把年纪还在帮衬你们,你们感激还来不及,却要让她心中滴血。既想要老人无私地扶持帮助,又不想包容老人的一些不足,哪有这样的好事?”居委工作人员批评小姚和吴女士。
“婆媳关系僵化,家庭环境不和睦,对3岁的宝宝是有伤害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她会模仿大人的言行。”见卢阿婆和儿子儿媳的言语逐步缓和,民警不失时机地指出,孩子是家里的未来,她的成长需要互相关爱的融洽家庭氛围。卢阿婆听到这句话,好像击中了软肋,流下老泪说道:“儿媳说我的问题我都记住的,是我忘性大。”
吴女士见此情景,也不禁动情地说道:“我也是一名母亲,当妈妈不容易,今后我一定收敛脾气,多多包容婆婆,给孩子做好榜样。”“我作为婆媳关系的中间人,没有调和好她们的关系,反而偏袒一方,我有责任,是个不孝子。”小姚顺势作自我批评。
家中三个大人敞开心扉后相互间进一步理解,婆媳关系重归于好。12月20日,吴女士牵着卢阿婆的手高兴地到长江派出所送上锦旗,感谢民警缝合这个家庭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