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wú)穷(qióng)无(wú)尽(jìn)究竟是什么原因?
即2023年三星和京东方8.6代IT用OLED显示面板线开工建设之后,全球第三条开工建设的8.6代IT用OLED线“花落合肥”。这对于合肥、乃至整个安徽新兴产业发展,以及该项目的实际操盘者维信诺都是重大战略性消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屏君认为,8.6代IT OLED线全球的“萝卜坑”可能并不多!至少不会像LCD那样成为普遍性的存在。这就让,“抢时间”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合肥8.6代OLED线日晚公告,其有意建立并运营一条第8.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生产线K/月,项目选址在合肥市新站区)。项目总投资额为550亿元,其中股权投资330亿元,债务融资220亿元。
大屏君注意到一个细节,项目投资总额为550亿元,首期注册资本金20亿元。其中维信诺作为实际运营者出资4亿元(占比20%)——这既是说合肥建翔投资有限公司和合肥鑫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地方国资出资80%。这是一个重要的细节,如果以后的出资都按这一比例,维信诺将实现66亿元,撬动550亿资金的天量级“借鸡生蛋”。
据大屏君了解,对于8.6代OLED项目,除了LG和三星有TV面板上的8.5代大尺寸OLED“规模制造经验外”,其它企业都是“首次尝试”。无论是京东方成都项目,还是计划在芜湖建立8.6代OLED线的日本JDI等,都没有相应经验。反之,6代OLED线上,京东方、维信诺、和辉光电、TCL华星、深天马都有成熟经验。
因此,8.6代OLED技术经验上如果说LG和三星是第一梯队,那么其它面板企业至少在技术上都处于平等的第二梯队——但是,大屏君强调,技术上的第二梯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的实力相当:显然,京东方和TCL的“投融资”能力更强大。而通过与合肥国资的合作,维信诺将实现“补足资金短板”。对此,大屏君特别要说名的是,合肥国资也曾经是京东方的“白马王子”,在其最需要产能扩张和极具资金压力时候,伸出橄榄枝。
从京东方8.6代IT OLED线紧跟三星之后,既可以看到“产业人士对这一投资项目的紧迫感”。而去年JDI提出在芜湖建立8.6代IT OLED线,进一步表明这种“紧迫心情”。甚至,LGD要出手韩资唯一LCD线代LCD项目,也被解读为给8.6代IT OLED线筹资——甚至,其韩国坡州10.5代OLED线“怠工”状态(该项目LGD在2017年斥资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8.68亿元;2019年追加投资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9.3亿元,目前毫无产出,预计依然需要巨额投资才能在2028年“生产”),都不仅仅是技术困难和市场消化问题,而包含有8.6代IT OLED线“更急”的预期……
为什么8.6代IT OLED线更急切呢?大屏君认为,这主要与“未来IT显示需求的格局有关”。华星光电曾经指出,由于成本较高原因,IT市场OLED渗透率不太可能是全面替代LCD,而更可能是占据2-3成的高端需求。同时,Micro LED技术也在研究在IT和TV市场的拓展问题。后者也因为成本问题,很可能只能是“高端需求”市场的玩家。结合mini LED背光LCD IT面板,在IT高端市场的发力,可以说“这一赛道有点拥挤”。
对于这一点大屏君认为,合肥作为“显示之都”,与维信诺作为国内专注OLED面板技术的企业,都具有“紧迫性”:甚至,“先手者的大规模投资,也可能成为吓退后进者的重要‘工具’”。所以,大屏君觉得,第一轮的8.6代IT用OLED线的大规模投资,就将是这一赛道的决战。维信诺与合肥能抢得“第三”,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胜利。
IT用OLED面板是“大势所趋”。大屏君要着重指出,这不仅是因为平板电脑、PC 、NB和车载的显示器要用到10+英寸的IT产品,甚至是30+英寸的产品;而且也包括“三折迭手机的10英寸屏”,都需要更大基板、更高效率的8.6代线代IT OLED线的目标,一个是传统IT显示、新兴车载的既有高端市场;另一个就是折迭屏幕等新兴柔性产品潜在市场。后者目前最现实的产品就是三折手机,即“最高端手机需求”。
对于投资计划,大屏君注意到,同样是3.2万片玻璃基板的预期产能,维信诺合肥项目投资额550亿元,比较京东方项目“小了”不少。这个差距如何产生的呢?大屏君觉得,很可能是双方的技术“路线”略有区别。即,大屏君认为维信诺很可能直接采用“ViP(维信诺智能像素化) ” 技术。据悉,维信诺的ViP技术最大的改变是不再需要金属遮罩这种耗材,因而不仅大幅提高产品性能、也会降低蒸镀工艺成本,同时解决传统蒸镀技术对产品尺寸和分辨率的限制,更适合大中型尺寸应用。此前,日本JDI芜湖OLED项目,即规划采用非金属遮罩的光刻图形化工艺。
即,8.6代的OLED IT线不仅面临着市场需求总量的激烈竞争可能,也面临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同时,大屏君要强调,Micro LED也在对此“虎视眈眈”:例如,上半年,国星光电成功开发出3.1寸 P0.115 Micro LED全彩显示模组。这一间距指标的产品,主要对应于中尺寸应用场景,即于8.6代IT用OLED线目标市场重迭。不过,该产品目前据称总量良率为99.99%,距离可大规模商用的99.9999%良率还有不小距离。但是,这不妨碍Micro LED与OLED在中小尺寸的竞争一直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对于Micro LED的投资,京东方、三星、海信、康佳和维信诺都“视为战略性”的技术领域。例如, 维信诺参股的成都辰显已经建成大陆首条从驱动背板、巨量转移到模组全覆盖的Micro LED中试线;并正在建设全球首条AM TFT驱动Micro LED量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