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工程造价信息资讯类第一门户!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苏州工程造价信息网-一级造价师,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注册-苏州造价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五唇兰属(学名:Doritis)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或陆生兰。该属共有2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产1种。

  附生草本。茎短,直立,基部具肥厚而稍弯曲的根。叶数枚,近基生,扁平,二列,质地肥厚,基部具关节和鞘。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直立,不分枝,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中等大,开放;中萼片与花瓣相似或不相似;侧萼片较宽,基部宽阔地贴生于蕊柱足,与唇瓣基部共同形成圆锥形的萼囊;唇瓣5裂,基部具爪;爪上两侧具2枚直立的小裂片,其裂片之间具附属物;中裂片基部的侧裂片较大,直立;顶裂片伸展,较狭而厚,其上具褶片;蕊柱短,具狭翅,基部具较长的蕊柱足;柱头位于蕊柱近中部;蕊喙狭长,前伸;药帽半球形,前端收狭,先端急尖;花粉团蜡质,4个,彼此离生;粘盘柄狭长而扁;粘盘卵形,比粘盘柄宽。

  五唇兰(学名:Doritis pulcherrima),为兰科五唇兰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密林或灌丛中,常见于覆有土层的岩石上。产中国海南(崖县、乐东等地)。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保护级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花蜘蛛兰属(学名:Esmerald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约3种,分布于我国南部、泰国、缅甸、印度东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我国有2种,产西南。

  附生草木。茎伸长,粗壮,具多节和多数二列的叶。叶厚革质,狭长,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1个关节和抱茎的鞘。花序生于叶腋或几对生于叶;花序柄和花序轴粗壮,常比叶长,不分枝,总状花序疏生少数花;花大,质地厚,开展;萼片和花瓣具红棕色斑纹,近相似,宽阔的,但花瓣稍较小;唇瓣近提琴形,3裂,以1个可活动的关节着生于蕊柱基部,基部常具2枚胼胝体,上面中央具脊突;距囊状;蕊柱粗厚,两侧具翅,无蕊柱足;花粉团蜡质,4个,每2个为一对;粘盘柄近三角形,宽大于长;粘盘大,马鞍形。

  花蜘蛛兰(学名:Esmeralda clarkei),为兰科花蜘蛛兰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谷崖石上或疏林中树干上。产中国海南(三亚市、保亭、陵水、琼中)。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保护级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盆距兰属(学名:Gastrochilus),又名松兰属、肚唇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约47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28种,产长江以南诸省区,尤其台湾和西南为多。

  附生草本,具粗短或细长的茎。茎具少数至多数节,节上长出长而弯曲的根。叶多数,稍肉质或革质,通常二列互生,扁平,先端不裂或2-3裂,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鞘。花序侧生,比叶短,不分枝或少有分枝的,花序柄和花序轴粗壮或纤细;总状花序或常常由于花序轴缩短而呈伞形花序,具少数至多数花;花小至中等大,多少肉质;萼片和花瓣近相似,多少伸展成扇状;唇瓣分为前唇和后唇(囊距),前唇垂直于后唇而向前伸展;后唇牢固地贴生于蕊柱两侧,与蕊柱近于平行,盔状、半球形或近圆锥形,少有长筒形的;蕊柱粗短,无蕊柱足;蕊喙短,2裂;花药俯倾,药帽半球形,其前端收狭;花粉团蜡质,2个,近球形,具1个孔隙;粘盘厚,一端2叉裂,粘盘柄扁而狭长。

  盆距兰(学名:Gastrochilus calceolaris)为兰科盆距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1000-21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产中国海南(三亚市、临高)、云南南部至西北部(勐海、景洪、临沧、耿马、凤庆、龙陵、腾冲、泸水和高黎贡山一带)、西藏南部(聂拉木)。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火炬兰属(学名:Grosourdya)是兰科下的一属,约10种,分布于东南亚,向北到达越南和我国。我国仅见1种。

  附生草本。茎很短,具数枚二列的叶。叶狭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不等侧2尖裂,基部具关节和短的叶鞘。花序侧生于茎,直立,不分枝;花序柄纤细,密被皮刺状的毛,花序轴明显较粗,多少缩短,具少数花;花苞片宿存;花小,开展;萼片相似,离生;花瓣比萼片狭;唇瓣以1个活动关节与蕊柱足连接,3裂;侧裂片直立,中裂片基部两侧有时具2个直立的裂片;距宽阔,通常向前伸,较少下垂的;蕊柱伸长,与柱头基部交成钝角向前弯,具较长的蕊柱足;蕊喙长喙状,2裂;花粉团蜡质,2个,近球形,不裂;粘盘柄楔形或三角状楔形;粘盘近三角形,比花粉团的直径小。

  火炬兰(学名:Grosourdya appendiculata)为兰科火炬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产中国海南(白沙、儋县)。分布从菲律宾经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香兰属(学名:Haraell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仅有香兰(Haraella retrocalla)一种,产我国台湾。

  附生草本。茎短,具数枚二列的叶。叶扁平,常镰刀状倒披针形,先端钝并且稍钩转,基部多少扭转并且具关节和鞘。花序从叶腋长出,常2-3个,不分枝,下垂,具1-4朵花;花中等大,从花序轴基部向上逐渐开放;萼片与花瓣离生,基部收狭;唇瓣比萼片和花瓣大,中部缢缩而形成近等大的前后唇;后唇不为距囊状或盆状,基部具1个指向后方的三角形肉质胼胝体;前唇近圆形,边缘不整齐,上面被毛;蕊柱短,无蕊柱足;蕊喙2尖裂;花粉团蜡质,2个,球形,每个具1个孔隙;粘盘柄线形,粘盘近马鞍形。

  香兰(学名:Haraella retrocalla),为兰科香兰属下的一个种。仅见于中国台湾(台东等地)。生于海拔500-1500米阔叶林中。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槽舌兰属(学名:Holcoglossum),又名松叶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12种,分布于东南亚至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东北部。我国有8种。

  附生草本。茎短,被宿存的叶鞘所包,具许多长而较粗的根。叶肉质,圆柱形或半圆柱形,近轴面具纵沟,或横切面为V字形的狭带形,先端锐尖,基部具关节并且扩大为彼此套迭的鞘。花序侧生,不分枝,总状花序具少数至多数花;花苞片比花梗和子房短;花较大,萼片在背面中肋增粗或呈龙骨状突起;侧萼片较大,常歪斜;花瓣稍较小,或与中萼片相似;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中裂片较大,基部常有附属物;距通常细长而弯曲,向末端渐狭;蕊柱粗短,具翅,无蕊柱足或具很短的足;蕊喙短而尖,2裂;花粉团蜡质,2个,球形,具裂隙;粘盘柄狭窄,向基部变狭;粘盘比粘盘柄宽。

  槽舌兰(学名:Holcoglossum quasipinifolium),也叫撬唇兰,为兰科槽舌兰属下的一个种。产中国台湾(新竹、嘉义一带)、四川(峨眉山)。生于海拔700-2800米的混交林中树干上。

  湿唇兰属(Hygrochilus)是属于兰科下的一属。只有湿唇兰1种,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老挝至我国南部。

  附生草本。茎短或稍伸长,具数枚叶。叶肉质状肥厚,二列互生,扁平,宽阔,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鞘;花序斜立或近平伸,不分枝,总状花序疏生少数至多数花;花大,很美丽,开展;萼片与花瓣相似,在背面中肋多少呈龙骨状;花瓣稍较短而宽;唇瓣质地厚,以1个活动关节着生于蕊柱基部,3裂;侧裂片直立,其基部之间凹陷为囊状;中裂片较大,向前伸展,与侧裂片交成锐角,在背面近先端处具喙状突起,上面从唇瓣基部至先端具1条纵向的脊突;距囊状;蕊柱较长,向前弯,基部无蕊柱足,顶端两侧具蕊柱齿;蕊喙狭长,下弯;药帽前端收狭;花粉团蜡质,2个,球形,具裂隙;粘盘柄长而宽扁,向基部变狭;粘盘近圆形,比粘盘柄宽。

  湿唇兰(学名:Hygrochilus parishii)为兰科湿唇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800-1100米的山地疏林中大树干上。产中国云南南部(勐腊、景洪、勐海)。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尖囊兰属(学名:Kingidium)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5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3种,产西南和华南地区。

  附生草本。茎很短,具少数叶,基部丛生长而扁平的根。叶近簇生,二列,大或小,宽阔或较小,向基部收狭,基部具关节或抱茎的鞘,常在旱季或花后凋落。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侧生于茎,疏生少数至多数花;花小,开展;侧萼片通常比中萼片大,贴生在蕊柱足上;花瓣比萼片小,基部常收狭;唇瓣基部无爪,3裂;侧裂片直立,内面常具纵走的凸缘或脊突,基部下延与中萼片基部形成末端近锐尖的短距;中裂片较大,向前伸展,基部中央具2叉状的附属物;蕊柱细长,具明显的足;蕊喙狭长,2裂;花粉团蜡质,2个,近球形,每个劈裂为大小不等的2爿;粘盘柄细长,向上端扩大,向下部急剧收狭,粘盘片状。

  尖囊兰(学名:Kingidium braceanum),生于海拔1150-1700米的山地疏林中树干上。产中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勐海、景洪、红河、镇康)。分布于不丹(模式标本产地)。

  钗子股属(学名:Luisi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约4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我国有10种,产于南部热带地区。

  附生草本。茎簇生,圆柱形,木质化,通常坚挺,具多节,疏生多数叶。叶肉质,细圆柱形,基部具关节和鞘。总状花序侧生,远比叶短,花序轴粗短,密生少数至多数花;花通常较小,多少肉质;萼片和花瓣离生,相似或花瓣较长而狭;侧萼片与唇瓣前唇并列而向前伸,在背面中肋常增粗或向先端变成翅,有时翅伸出先端之外又收狭呈细尖或变为钻状;唇瓣肉质,牢固地着生于蕊柱基部,中部常缢缩而形成前后(上下)唇;后唇常凹陷,基部常具围抱蕊柱的侧裂片(耳);前唇常向前伸展,上面常具纵皱纹或纵沟;蕊柱粗短,半圆柱形,无蕊柱足;蕊喙短而宽,先端近截形;花粉团蜡质,球形,2个,具孔隙;粘盘柄短而宽,粘盘与粘盘柄等宽或更宽。

  钗子股(学名:Luisia morsei),为兰科钗子股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海拔330-7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产中国海南(三亚市、陵水、保亭、昌江、白沙、儋县、琼海等)、广西西南部(龙州)、云南南部(元江、石屏)、贵州西南部(安龙)。生于海拔330-7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分布于老挝、越南、泰国。模式标本采自广西。

  全草(钗子股):辛、苦,平。祛风利湿,催吐解毒。用于风湿痛,头风,水肿,痈疽,疟疾,中耳炎,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带下病。

  槌柱兰属(学名:Malleol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约30种,分布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菲律宾和太平洋一些群岛。我国已知1种,产于热带地区。

  附生草本。茎短或伸长,下垂,稍扁圆柱形,具少数至多数节。叶扁平,质地厚,二列,狭长,先端钝并且2裂或2-3尖裂,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鞘。总状花序侧生于茎,比叶长或短,下垂,具多数小花;花开展,质地薄,中萼片通常舟状,侧萼片和花瓣伸展;唇瓣牢固地着生于蕊柱基部,3裂;侧裂片小,直立;中裂片较狭,斜立或向前伸展而外卷,中部以下常增厚或具脊突;距大,囊状,内壁无附属物;蕊柱粗短,锤形,无蕊柱足;药帽着生于蕊柱的背侧;药帽大,前端收狭为喙状;花粉团蜡质,球形,2个,全缘,有时劈裂或具孔隙;粘盘柄大,中部以下线形,向上骤然扩大呈宽匙形或肩状;粘盘小,比粘盘柄的基部稍宽。

  槌柱兰(学名:Malleola dentifera)为兰科槌柱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约65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产中国海南(三亚市、陵水)、云南南部(勐腊)。分布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